近日,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一行走訪江南街道王宮社區,推進校地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與江南街道有關負責人圍繞“活化僑鄉文化資源、共建思政育人基地”展開深入探討。江南街道黨工委書記劉曉明、辦事處主任王曉君陪同走訪調研。
調研期間,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一行實地走訪了王順興信局、陳守仁博士陳列館、王宮歷史文化展示館、中山陶英小學等點位,聽取江南街道負責人介紹王宮華僑歷史文化街區建設規劃和進展情況。
調研座談會上,江南街道有關負責人重點介紹闡釋了街道“僑、文、商”融合特色,并表示,當前街道正以王宮華僑歷史文化街區建設為核心,推進歷史建筑修繕、僑批館建設及南洋文化場景營造,保護傳承利用好僑文化,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教學場景。
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人表示,江南街道是閩南文化和華僑文化的富礦,街道擁有獨特的“華僑奮斗史+非遺活態傳承+產城融合實踐”的資源體系,是打造華僑大學“行走的思政課”的絕佳土壤。
雙方就未來合作達成初步共識,擬著重從三方面推動“大思政課”實踐基地建設:一是聯合開發“僑批中的家國情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傳承”等主題研學路線,將歷史文化街區轉化為開放式思政課堂;二是依托僑鄉口述史、僑批檔案等資源共建特色課程,推動思政教學從“理論傳授”轉向“情境浸潤”;三是探索大學生擔任文化講解員、“輕騎兵”宣講團進社區、進小學等實踐機制,推進“大、中、小學一體化”,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